【秘書室訊/校園記者王俐文報導】
健康暨諮商中心於11月29日邀請臺大醫院精神科張立人醫師至本校,主講「生活,依然美好:24個正向思考的秘訣」講座,請他分享自己在多年行醫歷程中,細心感受到生命美好之處,並開出「減法人生」的三大處方。
不同於其他醫師,張醫師除了有醫學背景,更擁有中文系的學位。自大學時代,張醫師對周遭的事物即十分敏銳,時常將生活感觸化為詩句,並發表在自己的部落格上。他表示:「文學的核心,就是創作」,文學使人思考,進而創作。寫詩即是感受生活的一種方式。藉由藝術的力量,保有對生活的熱情。
比起「加法人生」,張立人醫師更推崇「減法人生」。對他來說,「加法人生」是永遠追求不完的,一旦人們希望能有更好的住宅、裝備、學位等,就勢必得花上很多力氣去追尋。為金錢而忙碌,會永遠覺得不足,因而錯過許多人生的美好。然而,張醫師認為「減法人生」是幸福的核心法則。返璞歸真,更能對生活有豐富的感受。擁有感受力及想像力,正是生活之所以美好的兩大要素。
「失去,才知道自己原來如此富有。」這是張醫師多年行醫經歷中,深刻體會出的一番話。在一次會診當中,一名患有躁鬱症的病人告訴張醫師,自己會對內臟、心、肺等器官精神喊話,感謝他們。張醫師這才發現,人們都太過於習慣將自己原有的東西視為理所當然,而這位病患點出我們早已麻木的事。當我們都過著「加法人生」,總想著自己還缺少什麼,我們卻忘了自己其實已經是富足的。
演講中,張醫師開出達到「減法人生」的三大處方:快樂處方、助人處方和希望處方。快樂處方提到要讓自己快樂,即是培養幽默感。助人處方強調同理心的力量,帶給他人快樂。最後,希望處方則教導我們該如何找到生命的意義,在心底發現愛。
在活動的尾聲,張醫師勉勵大家多正向思考,勇於面對生活中的困境。實踐「減法人生」的精神,珍惜自己的富有,只要付出行動,事情就會有所改變。生活,可以更為美好!
【文圖/英文二王俐文】
類別 | 標題 | 登刊日期 |
---|---|---|
校園頭條 | 賀!本校112年度高教深耕計畫獲教育部補助9,729萬元 | 05/19/2023 |
校園頭條 | 台灣是否會成為下一個烏克蘭? 論俄烏戰爭對於東亞局勢之影響 | 05/18/2023 |
校園頭條 | 校園記者第1哩 第九屆校園記者研習營大成功 | 05/17/2023 |
校園頭條 | 探進樹洞 返鄉作家Apyang Imiq帶你見悠遊部落 | 05/18/2023 |
校園頭條 | 荷包救星來了!東吳ONLINE娛樂城優惠天天抽 | 05/15/2023 |